- 杨得前;曾静;
税收可持续性是税收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的重要基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税收可持续能力有效提升等方面被寄予厚望。文章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助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税收可持续能力度量体系,并采用多时点DID考察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对税收可持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助政策显著推动了地区税收可持续能力的提升;(2)机制分析表明,扶助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缩小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两条渠道促进税收可持续能力的提升;(3)政策效果会因城市地理区位、资源类别、税收征管强度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性。基于上述发现,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城市区位优势、发挥市场作用以及优化税收征管,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而更加高效地促进税收可持续增长。
2024年01期 v.29;No.143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燕;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2020年面板数据,以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并探讨异质性政策效果。研究表明:(1)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劳动参与率,对劳动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减税幅度越大,个体劳动参与的激励作用越强。(2)异质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男性和正规就业者,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女性和非正规就业者的劳动参与率影响更大;区分不同收入群体和人才类型,个人所得税改革显著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对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水平人才的作用则不明显;区分不同地区,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东部地区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影响更大,中部次之,西部稍弱;区分不同家庭类型,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有老人或小孩以及有房贷家庭劳动者的劳动参与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文章的结论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策效应评估提供了微观证据,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劳动供给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2024年01期 v.29;No.143 4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翼飞;
文章以财税[2018]70号文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6—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激发在位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吸引更多新兴企业进入,加速了企业“去金融化”进程。异质性分析表明,“去金融化”效应在财力保障充足、重视税收信息化征管地区的企业中反应更为明显。未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应“去繁从简”,扩大存量留抵退税实施范围,提高退税款项到位的及时性,并将地方财力和税收信息化征管视为留抵退税实施的重要保障,助力企业加速“去金融化”。
2024年01期 v.29;No.143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