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研究

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重要论述多维度重大意义发微

    朱诗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政治、历史、理论及实践等多个维度上,对新时代税收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政治维度上,突出强调了加强党对税收工作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深刻揭示了税务机关和税收工作的政治属性,深刻指明了税收工作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历史维度上,吸收借鉴了中华传统赋税思想的智慧精华,传承光大了党领导税收工作的历史经验,批判分析了西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根本缺陷,实现了对税收历史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了税收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范例。在理论维度上,对税收的本质和职能作用给予了创造性的新认定,实现了对于税收学基本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实践维度上,指明了改革完善税收制度的目标趋向,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税收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方向,健全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和税务监管体系的实践指向,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提供了战略指引。

    2024年02期 v.29;No.14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财税制度三个互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姚轩鸽;邓亮;

    财税制度创新与治理过程优化既有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财税制度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宏观维度看,关键是要坚持财税制度与财税治理过程、征税和用税、财税权力合法性和监督有效性间的动态互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既需要动员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技术与人力等一切资源力量,也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财税制度创新与治理优化等经验。

    2024年02期 v.29;No.14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集成电路税收政策评价及建议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课题组 ;郭晓林;杨庆;陈彬;

    美国及其组建的“Chip4联盟”近几年集中出台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强对华出口管制,因而以新型举国体制大力扶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了必需。在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中,税收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税收政策在协调性、结构性和精准性方面还存在若干短板。结合域外经验,文章对我国近年来集成电路政策实践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政策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一系列税收政策建议。

    2024年02期 v.29;No.144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国际税收

  • 全球最低税改革:实质、影响及应对策略

    陈勃;

    全球最低税改革的实质是某些国家以法制输出的方式抑制税收竞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自身税收利益。全球最低税改革对于当前国际税收理论、市场辖区权力、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机制等产生深刻影响。以欧盟各国及美国为代表的市场辖区已在全球最低税相关规则的落地方面有了长足进展。我国应比较分析各市场辖区经验,结合本国税制情况,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长期看,应推动构建更加公平的国际税收秩序。中期看,应优化完善相关税制设计,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修改完善CFC税制,研究采取非税补贴措施的可行性,系统性优化营商环境。近期看,应适时将全球最低税规则纳入现行税法体系,立法引入合格境内最低补足税,加强改革背景下的税收征管,引导跨国企业集团做好应对准备。

    2024年02期 v.29;No.144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球最低税规则对税收激励政策的影响及应对

    赵姗;何杨;陈依珑;

    全球最低税规则是国际税收领域的重大变革,通过为全球企业所得税的“逐底竞争”设定底线,将对各国税收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及国际税收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在跟踪全球最低税规则最新进展的基础上,讨论其对我国税收激励政策的影响。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分析国际组织的建议应对方案后认为,GloBE规则对我国的影响总体可控。但要保持并强化我国税制在国际竞争中的吸引力,需提前布局、主动作为,在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适用范围、推行参股免税制度、实施合格的可退还抵免以及加大非税激励力度等方面采用应对措施。

    2024年02期 v.29;No.144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增长友好型”理念下涉外税制的调整优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视角

    赵洲;赵翰隽;

    自2016年G20中国杭州峰会以来,“增长友好型”税收制度及政策理念得到充分确认和强化。为适应和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进程,我国应引领塑造“增长友好型”涉外税制的共识理念。以此为基础,不断调整优化我国与“一带一路”各国的涉外税制、政策以及协调合作,消除阻碍经济增长与创新发展的税收壁垒与障碍。为此,应进一步调整优化涉外优惠税制,并使其与“支柱二”规则实现协调兼容。同时,细化明确税收协定中的饶让抵免条款,适当引入相应的国际税收规则,以增强我国涉外税收政策的确定性。

    2024年02期 v.29;No.144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财经纵论

  •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避税——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童光辉;杨澄逸;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赋予企业新动能的同时,也给税收征管带来巨大挑战。文章从数字化相关维度出发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基于2014—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经济与企业避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显著促进企业避税程度的提高。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又给税务机关征管工作带来挑战,两相叠加增加了企业信息的不透明度,也改变了企业进行避税活动的成本收益对比,进而促进企业避税。异质性检验表明,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中更为显著。

    2024年02期 v.29;No.144 56-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1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保“费改税”提高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吗

    付梦媛;薛钢;

    绿色创新是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科学研判环保“费改税”实施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将为绿色税收体系的优化提供实践证据。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2018年环保“费改税”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探讨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环保“费改税”的实施促进了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并且在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和重污染企业中更为明显,但对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影响不显著。分析表明,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通过新增绿色创新实现的,而是挤出了原有非绿色创新。

    2024年02期 v.29;No.144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财政纵向失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胡晓东;胡子杰;黎宇霞;

    地方政府长期面临财力不足压力,在“经济锦标赛”“晋升锦标赛”激励下,有强烈动机去影响域内企业投资决策,刺激企业非效率投资。以2006—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辖区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纵向失衡会刺激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且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过度投资。机制检验表明,财政纵向失衡下税收竞争和政府补助刺激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高质量发展五维度异质性检验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刺激效应在非高科技企业中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市场开放程度低、环保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低的地区更加显著。较高的纵向失衡引发地方财税竞逐帮扶直接形成企业投资损益,刺激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但高质量发展理念也为扭转上述传导路径提供了方向指引。

    2024年02期 v.29;No.144 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地方专项债券的运行困境与法治突破

    曹锐涛;

    地方专项债券的基础功能是规范举债,关键功能是促进地方发展,延伸功能是稳定经济。但审批制管理模式导致各级政府忽视了责任承担,迷失于额度竞争,热衷于规模增长,不仅阻碍了前述功能实现,还蕴藏着债务风险。放弃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实践需要,也是理论需要。核准制以法律约束为主,可有效保障规范举债;以提升市县政府举债能动性为关键,能积极推动地方发展;以市场化运行为基本形式,有利于稳定经济。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制度革新以推进核准制落地。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以权责一致为基础推动规范举债;允许市县政府在余额内自借自还,以市县政府为主导促进地方发展;加强市县政府专项债券权力制约,以各方利益均衡为前提稳定经济。

    2024年02期 v.29;No.144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