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研究

税制改革

  • 论增值税法上的消费

    杨小强;廖璐;王森;

    “消费”是我国《增值税法(草案)》(二次意见稿)中的关键概念。受增值税间接税特性的影响,增值税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繁杂性。然而,从目前的理论和实务来看,消费的判断标准还存在争议和模糊之处。这造成了在面临复杂交易、数字经济等场景时,消费行为无法被清晰识别的困境。结合增值税对消费征税的属性,消费概念应分别以“给付利益”“有偿性”“经营性”加以归纳和解释。同时,以“经营目的”作为生产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分标准,保障纳税人抵扣权的行使。

    2024年03期 v.29;No.14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卷烟消费税收入下划地方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

    唐明;高晓雯;邹鑫;

    卷烟作为消费税第一大税目,占国内消费税收入50%以上,评估其征税环节后移收入下划地方的政策效应是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参照国发[2019]21号“定基数、调增量”的改革方案,数值模拟表明:改革初期,增量收入对各省税收增收、财政缺口弥补作用较小;改革中长期总体上有利于多数省份的财力增长,但存在异质性差异,对发达地区的税收增收效果不明显但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地方财政缺口,对经济落后地区增收效应显著而对财政缺口弥补效果不佳。卷烟消费税横向分配可有效改善区域财力不均衡的问题,但会引发各省份新的财政利益冲突,部分生产大省利益受损,消费大省普遍获益但存在分化。因此,在卷烟消费税划归地方的同时,适宜建立收入调节基金,以改善生产大省利益受损的问题;在后移征税环节的同时,采用综合因素原则,综合设计卷烟消费税收入区域间横向分享方案,以减轻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提高征管配套能力,切实保障改革方案能顺利执行。

    2024年03期 v.29;No.145 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共服务价值机理的增值税归属及分享原则探析

    靖树春;

    文章基于公共服务价值实现理论,对增值税归属和分享的底层逻辑及其应遵循原则予以梳理,对引入消费地原则的建议进行具体而充分的讨论。研究认为,增值税作为公共服务转化形成生产增值的对价,基于等价交换原则,应由为生产增值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主体收取或分享。同时,无论从理论或现实的层面,均暂未找到在我国国内实行消费地原则的有力依据和可靠支撑,亦未找到改变现行由生产地征收、中央与地方分享模式的充足理由。但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生产地与销售实现地脱离日趋显著、公共服务价值随之大量偏移的态势下,可考虑适当增加中央分享比例并将增享部分用于纠正此类偏移,维持增值税收入与增值产生地的对应关系。

    2024年03期 v.29;No.145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税收

  • 优化我国受控外国公司税制的国际借鉴及其具体设想

    “受控外国公司税制国际借鉴及其沿革”课题组 ;柳华平;

    受控外国公司(简称CFC)是跨国公司从事国际避税的工具之一。一些OECD成员国家和经济体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CFC税收政策。我国CFC税收管理尚缺乏体系化的CFC税制,现行政策规定较为模糊,缺乏定性、定量标准,法律约束力有限。文章拟在检视我国CFC税收实践基础上,研究CFC规则的国际经验,探讨优化完善我国CFC税制的具体设想。

    2024年03期 v.29;No.145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然语言大模型在税收监管中的应用——以非居民税收合同审核为例

    陈帆;孙凯;

    以ChatGPT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大模型是数智时代的典型技术和应用创新。其在税务部门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湖北省税务部门从国际税收对外支付管理入手,探索自然语言大模型在税收监管中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化阅读非居民税收合同、对外支付备案审核和风险反馈等功能。同时将其嵌入电子税务局相关模块试点运行,加快了办税、审核和风控效率。实践证明,自然语言大模型的引入可使税收监管效率更高,也为纳税人、税务人和决策人提供了更丰富的方法和工具。利用自然语言大模型,计算机算法模拟精度无限接近甚至超过税收管理细分领域的专家。普通税收管理者可借此从事原来只有专家才能胜任的工作,有助于缓解当下税收监管中精英人才与复杂风险事项不匹配的难题。自然语言大模型在税收监管领域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需长期跟踪、研究和投入。建议税务部门提前预判,积极介入,尽早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税收管理变革做好准备。

    2024年03期 v.29;No.145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支柱二全球最低税规则对中国跨国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

    段景辉;郭雪茹;

    支柱二对全球范围内跨国企业设定了一条15%的所得税税率最低线,将有效打击“避税天堂”和税基侵蚀行为,对中国跨国企业税负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采集2017—2021年149家中国跨国企业样本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将中国跨国企业分为“消极应对型”“规模决定型”“政府补助刺激型”“所属行业决定型”和“努力应对型”五种企业类型。研究发现,支柱二全球最低税规则的实施将导致“消极应对型”“规模决定型”“政府补助刺激型”“努力应对型”的高税负,而对“所属行业决定型”企业的税负影响不大,或可能降低其企业税负。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优化企业产业链布局、合理规划企业纳税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2024年03期 v.29;No.145 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税收征管

  • 税收征管规范化与税负公平——基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准自然实验

    孙鲲鹏;魏涛;吴嘉晨;侯微怡;

    2008年后,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部门陆续出台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明确了不同违法行为的性质、构成要件、法定处罚等关键要素。文章以此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探讨税收征管规范化与税负公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税收征管规范化对税收公平具有显著的改善效应,这一效应在税收征管强度低、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地区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抑制企业避税和压缩“征纳合谋”空间,是税收征管规范化改善税负公平的两个具体渠道。基于此,应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运行,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促进税负公平,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2024年03期 v.29;No.145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税收优惠、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

    匡萍;栾宁;

    文章基于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路径以及营商环境在创新转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税收优惠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研发投入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总体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正向调节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低企业、成熟期企业,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加明显。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应继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政策实施成效。

    2024年03期 v.29;No.145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9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背景下简易征收制度的域外经验及本土启示

    王冉冉;黄天宇;

    数字经济的跨境税收征管问题是当今全球税收治理的焦点问题之一。欧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且已进入实践层面,其率先提出的简易征收制度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文章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简易征收制度,并通过借鉴简易征收制度的域外经验,提出了界定数字服务的适用范围、明确数字服务征税地点、拓展常设机构认定标准、量化数据创造的价值、建立涉税信息分享平台、设计与当前税制衔接的简易征管系统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应对数字经济税收征管难题提供有益参考。

    2024年03期 v.29;No.145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工智能时代税收征管的功能转型与法治因应——以欧盟税务人工智能实践为切入点

    茅孝军;

    税收征管智能化转型虽然加强了税收征管能力,但新征管技术尚未与税收法治实践充分融合。有关税务机关败诉的案例表明,当前税收征管智能化存在三重风险,即数据采集系统目的模糊、风险管理系统运行不畅和智能分析结果适用受限。基于欧盟各国税务实践可以认为,税收征管智能化的实质是从个案导向转为风险导向,并通过规范风险管理系统运行予以制度化。由于欧盟数字法律框架实际上将税务人工智能排除在外,税务人工智能高度依赖各国自我监管。因此,我国推进税收征管智能化应当授控结合,及时在传统税收征管法律框架内嵌入数据采集系统明确机制、风险管理系统控制机制、智能分析结果监督机制,以促进税收征管技术与税收法治在人工智能时代形成有效协同。

    2024年03期 v.29;No.145 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